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oWork9

品牌即服務!掌握客戶兩痛點,打造無懈可擊品牌力!
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

「做品牌,還是做產品?」,是無數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,但真的需要在兩者間抉擇嗎?是否有方法既能創造品牌溢價,又能帶動銷售?SoWork認為,品牌必須將自身定位為「品牌即服務」(Brand as a Service),致力解決客戶的「情緒痛點」與「功能痛點」,讓做品牌與做產品,不再是二選一!


顧客數據,是了解客戶樣貌的必備資料,而透過了解客戶的情感需求和功能需求,便能從數據中,提煉出「情緒痛點」和「功能痛點」,用於品牌行銷和產品開發方向。
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

(一)情緒痛點:讓品牌成為安撫焦慮的第一選擇


人與人在社會互動中,經常因地位比較而引發焦慮。英國作家艾倫·狄波頓(Alain de Botton)指出,這種焦慮源於擔心無法達成社會定義的成功,因而失去尊嚴與敬重,或擔心地位下滑。這種焦慮感,即是一種情緒需求。


此外,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,所遭遇的挫折或順境,都會引發情緒需求。當遭遇挫折時,人們渴望鼓勵與支持,以跨越困難;在順境時,人們則希望獲得肯定與慶祝,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值得嘉獎。當品牌能在這些時刻出現,3

並給予適當的情緒慰藉,就是以「品牌即是服務」為出發點,扮演品牌在顧客生活中,應該扮演的角色。


為了能更準確掌握人們精微的情緒痛點,SoWork提出了兩個切入點:


1-1個人成就感的追求


有些人特別希望能在個人生涯中,追求自己的成就感。這時的情緒需求,包括自我超越、個人實現、點燃希望、激勵向前、歸屬感,以及經驗傳承等。


1-2單純情緒的痛點


當人生不一定要追求大成就時,會遭遇的情緒需求包括降低焦慮感、正向反饋、美學設計、勳章認可、健康長生、娛樂體驗、具吸引力,或是專屬待遇等。(以上的情緒痛點,是由Bain&Company在經訪談和研究後整理而成,讀者可從其網頁中,根據自己所屬的產業類別,選擇適合著墨的顧客情緒需求。)
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

(二)功能痛點:成為顧客解決問題時,第一個想到的對象


功能痛點,是指顧客希望透過產品,為生活解決什麼實際問題。而功能需求和功能痛點的差異,在於功能需求是指客戶要解決生活不便時,所產生的需求;功能痛點是指,如果需求沒被滿足時,所產生的生活不便處。


例如,客戶的功能需求,是想要一台不用一直充電的手機;客戶的功能痛點,是手遊破關的關鍵時刻沒電,或是工作溝通到一半沒電。


常見的顧客功能痛點,可分為以下四類:


2-1財務痛點:沒有買到物超所值的東西


任何只要跟顧客金錢有關的購買障礙,都能歸屬在財務痛點的範疇之下。通常,顧客會遇到的財務痛點消費類別,包括以下三種服務或商品:


2-1-1高單價但需重複購買的日常品:

如:保養品、化妝品、西裝等單價不便宜,且通常會在一定時間內耗損並更換的產品。顧客在購買時,會為了省錢,而考慮購買便宜的替代品。

2-1-2耐久但不會被賦予高度期待的商品:


如:地墊、水龍頭、辦公桌等較不會產生比較心理的產品。顧客通常不會認為此類產品的品質差異,會對生活有巨大影響,因此很容易落入價格考量。

2-1-3訂閱制或會員制收費制度:

如:健身房、線上工具、串流音樂服務等。這類服務的價格都不會太高,但顧客很容易因為某段時間用不到,而終止服務。


2-2生產力痛點:沒有人趕緊幫我完成工作

當顧客因花費過多時間完成某件事,而尋求第三方協助,即屬於生產力痛點。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企業用戶身上,例如生產線不順暢、無法如期交付產品,或希望改善流程、提升效率等。


2-3流程痛點:無法順暢地完成事情


當顧客想要完成特定事情時,總會需要有流程(如:在特定網路商家購買限量商品,需要前往網站、登入、選定商品、填入購買資訊、結帳、等待運送到開箱),每個階段的流程,都會耗費顧客精神。流程越複雜,顧客的痛點就越大。


2-4支援性痛點:需要協助時無人幫忙


顧客使用產品時,若遇到疑難雜症,通常會先以網路或AI尋求解答,若無法解決,再轉向客服支援。然而,若客服等待時間過長,容易導致顧客轉向其他商家,因此金融、電信及電商等即時回應需求高的行業,常使用客服機器人。


此外,如YouTube上提供產品教學或問題解決的影片,不僅能支援顧客生活,也因容易產生長尾效應,而帶來穩定流量與收益。


總結而言,品牌能以「品牌即是服務」的概念出發,透過思考如何同時滿足客戶的「情緒痛點」與「功能痛點」,打造產品和品牌形象。情緒痛點關注消費者的心理需求,功能痛點則解決生活問題。


SoWork專注市場數據調查與品牌定位服務,協助商家制定產品開發方向與品牌策略。透過分析市場數據, SoWork可幫助品牌可挖掘痛點來源,打造產品差異化策略,滿足客戶需求,建立堅實品牌價值!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